今年以來,烈山區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主線,采取精治、智治、根治、法治、共治“五治”舉措,扎實推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
扎實開展精細化源頭管控。制定實施《烈山區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清單》《烈山區大氣污染防治量化考核辦法(試行)》,明確任務并交辦落實,綜合運用提醒、約談、通報等措施,嚴肅考核問責,確保工作實效。認真落實《烈山區重點區域大氣環境專項整治提升月行動方案》,對重點區域涉氣問題明確整改責任與措施,每周通報、每月總結,強化“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今年以來,探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分區管控,采用無人機航拍、電子比對等手段,每月對國控站點周邊半徑1公里、3公里、5公里范圍開展巡查,累計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堆場)13處。
緊緊依托數字賦能治理。通過選優配齊轄區內42名大氣微觀站點網格員,加強網格員培訓與調度,全面打通生態環境治理“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網格員上報各類自查事件350余件,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做到立行立改,并加強督查。經過各部門不懈努力,全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轄區空氣質量不斷提升。截至今年8月20日,轄區PM2.5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6.9%,PM10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3%,優良率65.8%,較去年同期提升0.7%,主要指標數據均在縣區第二位,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穩步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嚴格落實項目環境準入制度,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不予受理。督促轄區企業落實錯峰生產與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措施,細化減排清單,加強巡查管控,出動70余人次,巡查重點企業30余家。落實烈山區燒結磚瓦企業三年提升行動,加大整治力度,轄區8家磚瓦窯企業中,目前3家正常生產、5家已停產,2家獲評燒結磚綠色標桿企業。
寬嚴相濟實現持續減污增效。嚴格落實揮發性有機物“一企一策”治理要求,建立排查整治清單,依法查處涉VOCs企業環境無組織排放等問題,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堅持寬嚴相濟,實施正面清單制度和“告知承諾”“首違免罰”,同時嚴厲打擊突出環境違法行為。2025年以來,依法查處企業涉氣環境違法案件5件,罰款71.24萬元;積極配合推進烈山區東部新城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建設。
營造聯防聯控共治氛圍。積極聯合新聞媒體開展集中宣傳,營造濃厚的政策輿論環境,利用相關媒體曝光違法企業、攤位等違法行為;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舉報獎勵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有效推動“散亂污”清理整治工作,依據《淮北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細則》,對舉報人提供的線索或證據經查證屬實的,給予相應獎勵。
記者 王守明
通訊員 高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