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烈山區臨海童街道童亭礦中心社區組織黨員志愿者全面排查公共設施隱患,一周內高效修復多處破損窨井蓋及路面。這是該社區打造“實踐式課堂”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社區創新打造“定制式”“開放式”“實踐式”三類課堂,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定制式課堂”精準對接需求。社區黨總支通過走訪座談,為不同群體黨員量身定制課程:針對退休黨員開設智能手機應用、健康養生等10余場“生活課”,幫助數百名老同志跨越“數字鴻溝”;面向在職黨員推出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等6場“實踐課”,有效提升其參與社區治理能力。“過去培訓內容‘一鍋燉’,現在都是我們需要的干貨!”老黨員們紛紛點贊叫好。
“開放式課堂”延伸教育陣地。社區打破教室限制,在小區廣場、公園涼亭設立流動講堂,讓課堂“接地氣”。領導干部講政策、先進典型談經驗、“土專家”傳授鄰里相處之道。今年已開展的5場“涼亭宣講”與3次“廣場學堂”中,黨員們圍坐討論社區治理妙招,知識問答變成互動游戲,在輕松氛圍中深化理論學習。
“實踐式課堂”檢驗教育成效。社區建立“黨員教育+志愿服務”機制,通過結對幫扶困難家庭、定期上門服務,組織黨員在辦實事中踐行初心。黨員主動認領微心愿、解決微難題,今年以來開展志愿服務7次,化解風險隱患、修補損壞路面等,切實把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實效。黨員們在點滴奉獻中,讓“群眾路線”既有溫度又有厚度。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陶麗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