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下班走出廠區就能坐上公交,再也不用為通勤犯愁了!”近日,安徽和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們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這便捷的改變,源于一條通過社情民意渠道反映的信息,在烈山經濟開發區人大代表的高效推動下迅速得到解決。
作為園區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和晶智能科技擁有600余名員工。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員工往返廠區的通勤難題日益凸顯。“員工數量多,通勤不便成了困擾。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們通過社情民意渠道向烈山經開區人大代表反映了情況,沒想到當天就得到了回應!”公司負責人對此激動不已。
接到這條關乎企業員工切身利益的社情民意后,烈山經開區人大工委高度重視,迅速行動。他們第一時間對接汽運公司,組織專題研究會商,針對性地調整優化了園區定制公交線路。新開通的線路不僅精準覆蓋了和晶公司等廠區,有效打通了職工通勤“最后一公里”,還將服務范圍延伸至周邊更多企業。這一調整在方便員工出行的同時,也同步提升了汽運公司的運營效率,降低了企業員工的出行成本,實現了多方共贏的良好效果。
這條看似細微的社情民意信息,正是烈山經開區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生動體現。近年來,烈山經開區人大工委將收集反饋社情民意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抓手。通過健全機制、創新方法、暢通渠道,他們努力讓這條反映民意的“直通車”跑得更穩、更快,真正成為感知園區需求的“晴雨表”和連接各方的“連心橋”。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烈山經開區人大代表共收集各類社情民意信息36件,涵蓋基礎設施建設(16件)、社會及公共事務(14件)、環境保護(6件)等多個領域。從廠區周邊路燈維修、企業排污管道改造,到交通路線優化、公共服務配套升級,每一件都得到了人大工委的密切跟蹤、妥善處置和高效解決,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應著企業與群眾的期盼。
如今在烈山經濟開發區,一條條來自基層的社情民意“小信息”,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優化服務、破解難題的“大能量”,有力推動了園區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成為人大代表踐行初心使命、彰顯履職擔當的堅實足跡。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任振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