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隨著“皖濉溪貨1147”船舶在鹽城振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完成最后一道拆解工序,淮北市2025年度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拆解工作提前圓滿收官。本年度全市累計淘汰拆解老舊營運船舶22艘,成功申請國家專項補貼資金772.1萬元,以政策落地實效推動水運運力結構優化,為內河航運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作為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舊營運船舶淘汰更新是優化運輸結構、推進航運綠色化發展的關鍵舉措。為高效推進此項工作,由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牽頭組建專項工作專班,構建“底數摸排—政策宣講—現場監管—檔案管理”全鏈條工作機制。通過召開企業專題座談會、上門走訪船主等形式,精準解讀補貼政策與拆解流程,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指派業務骨干駐點拆解現場,嚴格執行證書核銷、實船驗證、全程影像留存等規范流程,創新建立“一船一檔”管理模式,確保拆解過程合規可控、資金使用公開透明。從船舶進站查驗、拆解全程監督到補貼申報審核,各環節無縫銜接,既保障了拆解工作安全環保,也讓船主切實感受到政策溫度。
此次淘汰的22艘老舊船舶,普遍存在船齡長、能耗高、污染風險大等問題。這些船舶的順利拆解不僅消除了水上交通安全隱患,更通過資源循環利用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據了解,拆解后的船舶鋼材、設備等將通過專業渠道回收再利用,實現“變廢為寶”的資源閉環。而專項補貼資金的及時到位,將有效降低船主更新船舶的成本壓力,引導其投向新能源、標準化船舶,推動水運裝備迭代升級。
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提前啟動2026年度老舊船舶摸排工作,精準掌握船東拆解意愿與船舶現狀,科學謀劃年度工作部署。通過持續淘汰低效老舊運力、引導新能源船舶發展,穩步推動淮北水運事業向綠色化、標準化、智能化轉型。
記者 劉星 通訊員 朱夢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