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多措并舉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9月末,全市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29.39億元,同比增長8.27%;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62.57億元,同比增幅達20.63%,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全面提升。
創新信貸產品,激發產業活力。聚焦地方特色農業產業需求,推動金融科技與農村金融深度融合,創新推出“興農e貸”“強村貸”“活體貸”等十余款定制化信貸產品,精準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差異化融資需求。政策實施以來,特色產業融資覆蓋面顯著擴大,有力助推花生、生姜、艾草等特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強化擔保增信,緩解融資難題。綜合運用風險補償、保費補貼等財政支持方式,提升擔保服務能力,5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獲得風險補償金543.97萬元、擔保費補貼360.74萬元。9月末轄內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余額9.07億元,省農業擔保公司在淮擔保余額4.41億元,切實發揮政策性擔保“穩定器”作用。
優化金融服務,護航秋糧穩產。圍繞秋糧生產收購關鍵環節,組織開展“糧食收購貸”專項培訓,提升金融服務團隊專業能力。通過“送貸上門”活動走訪糧食貿易企業及生產農戶,建立“需求摸排—方案定制—跟蹤服務”全流程機制,為秋糧收購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保障。
記者 王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