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潮涌,文旅啟新。十月的皖北,秋意正濃,晨光灑在淮北四季榴園“石榴紅了”旅游文創街區的廣場上,一場以淮河之名的文旅盛會在此拉開帷幕。
28日上午9時,200余名來自政府、行業代表,淮北重機俱樂部、淮海經濟區自駕游協會的成員,頭部旅行商、文旅投資商、媒體代表及社會招募的自駕游客齊聚于此,共同見證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環線首發團的正式啟動,攜手開啟一場穿越皖北的文化旅游體驗之旅。這一刻,不僅是一場儀式的開始,更是一條貫穿皖北山河、串聯千年文脈“文旅絲帶”的真實躍動,標志著淮河文化旅游大環線建設邁入了實質推進階段。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如今,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環線正是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淮河,古稱淮水,是皖北地區的母親河,它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更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今天,它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被“喚醒”——一條總長2760多公里、串聯皖北6市及滁州明光、鳳陽、定遠和六安霍邱共27個縣(市、區)的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環線,正從圖紙逐漸走向現實。
啟動儀式上,首發團重機組、房車組、越野車組、騎行組代表接過并揮舞著旗幟,仿佛在回應這片土地久違的呼喚。隨著主持人的啟動號令,機車轟鳴,車隊緩緩啟動。那一刻,不僅是車輪的轉動,更是一個區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引擎”正式點火。
首發團沿淮北龍脊天路旅游風景道一路前行,在云端露營基地感受山風拂面的愜意與曠遠,在綠金湖體驗親水嬉戲的歡樂與湖鮮美食的鮮美……這一刻,“環線”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可感可觸的現實,沿途的風景與故事都將成為難忘的記憶。
淮北相王重機俱樂部會長高百安站在重型機車旁,語氣堅定,“淮北的風景很美,特別是龍脊天路為我們機車愛好者提供了絕佳的騎行體驗。沿途設施越來越完善,風景也越來越有層次。我們歡迎全國的車友都來體驗這條‘最美線路’。”來自越野車組的況國良興奮地表示:“我們開車環繞龍脊天路很是愜意,一路上風景都很好,有露營地、有民宿,有山、有水,隨手一拍都是一幅畫,非常棒,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他們的聲音,代表著千千萬萬普通旅行者的期待。
據了解,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環線的重大決策,目的是進一步整合文旅資源,提升文旅能級,助力皖北全面振興。它不僅是“交通線”,更是“文化線”“經濟線”“幸福線”。作為交通環線,它構建起“一大環、兩小環、多線路”的網絡,實現從“點到點”到“環環相扣”的跨越;作為文旅動脈,它串聯152個3A級以上景區、30個省級以上旅游鎮村街區,實現資源“串珠成鏈”;作為產業引擎,它通過“路業融合”“雙招雙引”,推動沿線產業升級、群眾增收。
其中,大環線示范段(淮北段)總長度約50公里,起于S502王烈路宿州與淮北交界處,止于百善鎮蕭淮路與泗永路交口。該路段通過開展道路提質、路景融合,升級改造石榴小鎮驛站、綠金湖驛站等重要節點,構建一個設施完善、服務高效的“相途新生”旅游廊道。
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環線啟動儀式雖然已落下帷幕,但屬于大環線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大環線建設將全面掀起熱潮:通過加快實施路線提質、路景打造、路標提升、路業融合、路宣推廣“五大工程”,加大“雙招雙引”力度,謀劃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多業態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大環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努力將其打造為優質文旅資源連接線、交旅融合示范線、帶動群眾增收共富幸福線。
環線貫通,皖北振興。一條環線,串聯的不僅是山水與景點,更是歷史與未來、文化與經濟、政府與民眾的共同夢想。正如那面在風中飄揚的發車旗幟,這條蜿蜒千里的文化長廊——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環線,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記者 俞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