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總工會運用“一函兩書”制度,高效化解了一起勞動糾紛。從用人單位收到《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后主動“登門拜訪”,到工會、用人單位、職工三方坦誠溝通、消弭嫌隙,最終實現職工滿意、企業信服,整個過程僅用了一周時間。
這是市總工會深化工會改革、強化法律監督、服務職工群眾的生動縮影,彰顯了工會組織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為。
所謂“一函兩書”,即《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此前,基層工會存在監督力度弱、主動性不足、履職能力欠缺等問題,制約了該制度作用的發揮。為此,市總工會推出提級監督、指導監督、前置監督、協同監督四大核心舉措,為基層工會“賦能撐腰”。
最讓職工們信服的是一起150余名農民工討薪480余萬元的案例。該案被傳遞至市總工會后,工作人員先向用工主體下達《提示函》,要求15日內自查整改,卻石沉大海;隨后發出《意見書》進一步督促,仍無回應。市總當即啟動協同監督,向市人社局發出《建議書》并抄送市檢察院——人社局迅速立案責令支付,檢察院提前介入建議刑事調查,最終農民工全額拿到欠薪。這起案例如今成了基層工會培訓的“活教材”。
2024年是市總工會“一函兩書”制度全面鋪開之年。數據顯示,當年相關文書發出量同比增長230%。
“基層工會從‘怕用、少用’變成了‘敢用、會用、善用’。”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負責同志說,提級監督機制功不可沒。市總工會規范了提級監督流程,對未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的基層工會下發《履職提示函》壓實責任,對復雜案件則現場指導取證、協商。去年8月,烈山區某工地拖欠44萬元農民工薪資,在市總工會指導下,區總工會聯合檢察院開展督促工作,很快為農民工追回薪資,也推動全區工會從“上代下”模式轉向“主動發”文書的工作模式。
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能力提升保障制度落地。為讓基層工會“會發、善發”相關文書,市總工會出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工作指導手冊》,附上流程圖和標準化模板;截至目前累計培訓900余名專兼職監督員,并創新“案例教學+跟班實訓”模式,讓基層干部跟著典型案件學習實操技能。
“‘一函兩書’不僅化解了矛盾,更讓勞動用工環境越來越暖。”市總工會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制度推進帶來明顯變化:企業主動咨詢勞動法規、請求完善制度的情況多了,區域內勞動合同簽訂率、工資按時足額支付率持續提升。這標志著“一函兩書”制度不僅有效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更在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工會智慧和力量。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趙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