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醫保局全面執行國家及安徽省組織的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積極推動集采成果在淮北平穩落地實施。通過“帶量采購、以量換價”的方式,降低醫用耗材虛高價格,規范醫療行為,凈化行業生態,切實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有效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采購品種持續擴大,降價幅度顯著。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落地執行包括冠脈支架、人工全髖關節、人工全膝關節、脊柱類骨科耗材、藥物球囊、吻合器等在內的多個批次集采中選結果。其中,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達93%;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含植入體、言語處理器)價格從平均20余萬元降至5萬元,降價幅度超過75%;外周血管支架類產品價格從平均2萬余元降至3000元,降價幅度超過80%。耗材價格的大幅下降,直接減少了患者的就醫支出。
牽頭省級耗材集采,落地中選結果。在省醫保局相關處室和中心的指導下,我市承辦2024年度安徽省封堵器及其輸送系統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全省57家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報量,共計報送采購需求量1800余套,累計金額4000余萬元;全國16家封堵器生產企業的51個品規參與集采報價,31個品規中選,實現淮北市醫藥集中帶量采購“破冰”。中選產品平均降幅33.29%,最高降幅63.07%,目前中選結果已正式執行,預計將節約耗材費用36.58%,共計597萬元。
嚴格產品質量管控,兌現改革紅利。所有中選產品均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一致性評價,同時醫保部門協同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對中選耗材的生產、流通、配送、使用全過程進行嚴格監測和監管,確保進入醫療機構的產品質量可靠、安全有效,真正實現“降價不降質”。集采中選結果執行后,醫保部門及時落實醫保支付政策的協同銜接,中選產品以中選價格為支付標準,且不因產品降價而降低醫保報銷比例,大幅減少患者個人自付費用,政策紅利不折不扣惠及廣大患者。
記者 傅天一 通訊員 邸云 劉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