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于“蒸汽價格”的對話,悄然推動了一場治理理念的升級。
安徽天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位于淮北煤化工基地的一家綜合性化工企業。2025年6月初,在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中,公司負責人向市領導反映了蒸汽價格偏高的問題。讓他意外的是,時隔不到一個月,《淮北煤化工基地蒸汽階梯價格方案》制定出臺,蒸汽價格顯著下降:“實施了蒸汽階梯定價后,我們公司一年能省300多萬元。”
從解決一個企業的問題,到破解一類企業的共性難題,這是淮北從“即辦即結”向“標本兼治”轉變的縮影,也是淮北以作風建設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的生動體現。
過去,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部門往往采取“點對點”協調方式,雖能臨時緩解個別企業壓力,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行業共性痛點。而《淮北煤化工基地蒸汽階梯價格方案》的制定出臺,成功推動了企業用熱價格的降低,惠及22家生產企業,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66.7%,每年為園區企業減少用熱成本500萬元至1500萬元。
如何實現從臨時協調到長效惠普?答案就藏在對共性問題的扎實走訪調研中。
淮北煤化工基地堅持“一線工作法”,成立工作專班,逐一走訪用熱企業、運營企業和產熱企業,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31場次,發現園區企業用熱存在“煤汽聯動機制響應慢”“生產企業余熱未充分利用”“用多用少一個價”等問題,同時收集天成新材料、凱澤新材料、瑞柏新材料等企業降低蒸汽價格建議12條。
在認真分析蒸汽價格偏高原因、學習先進園區公共公用工程管理運營經驗做法,以及充分征求用熱企業、運營企業和產熱企業三方意見后,園區與市級部門上下聯動,制定接入生產企業余熱、優化管網布局、降低蒸汽管輸價格等措施8條,最終出臺《淮北煤化工基地蒸汽階梯價格方案》。
各級各部門不滿足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個案解決,不止步于“辦完就行”的短期成效,而是推動從“一個問題”到“一類政策”的轉變。
9月17日,《關于規范監督第三方機構協助入企行政檢查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從嚴格第三方機構準入及協助檢查事項范圍、完善工作機制、規范檢查行為、優化服務供給、強化日常監管等五個方面,規范監督第三方機構協助入企行政檢查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涉企第三方機構緊密聯系著政府與企業,涉企服務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營商環境優不優。然而,我市黨員干部在訪企入村中發現,檢查頻次過高、多頭重復檢查、部分檢查活動無執法人員參與且嚴重偏離合同約定等問題,加重了企業負擔,干擾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為此,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落實整改工作,遵循民主性與科學性原則,由市司法局牽頭起草《實施意見》,并在制定過程中多次向市直相關單位及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著力打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
專題行動期間,在解決個性問題的基礎上,淮北起草制定了20余項政策制度,系統破解了用能成本偏高、涉企檢查不夠規范等7個共性“病灶”,真正實現標本兼治。
過去強調“事不過夜”,現在更注重“事出有因”。
淮北電商產業起步晚、體量小、底子薄,企業有產能、有品質,但缺電商思維、缺運營人才、缺渠道資源;電商平臺想找合作、找貨源,但對接不上門路。怎么辦?
市商務局創新開展“電商助企直通車”活動,在首場對接會上邀請字節跳動殷福星和阿里巴巴1688平臺郭慶兩位專家,就電商平臺運營規則、營銷策略、流量扶持政策等內容進行培訓;100余家生產企業與20余家電商企業在對接會上“雙向奔赴”,企業“需求清單”與電商平臺“服務清單”精準匹配。
淮北還將作風建設融入日常服務場景,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
以“稅企面對面”活動為例,稅務部門不僅現場圍繞企業涉稅困難、政策爭議等焦點問題開展深度對話,而且依托稅收大數據建立企業“標簽化”管理體系,針對科技型企業、出口退稅企業、涉農主體等不同類型市場主體,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務方案;建立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累計收集企業生產經營、辦稅服務等各類問題117個,辦結115個,辦結率達98.29%;通過優化窗口配置、推廣智能辦稅等舉措,高峰時段納稅人等待時間縮短40%。
作風轉變的生命力在于可持續。而這種可持續性,正源于將“如我在訴”的換位思考內化為行動自覺。
“如果我是企業負責人,我希望政府怎么服務?”
“如果我是這家企業負責人,面對訂單下滑、成本上升、轉型艱難,我最需要什么樣的政策?”
“如果我是這戶困難家庭,面對就醫、就學、就業的現實壓力,我內心最期盼的是什么樣的幫助?”
……
有了這份“如我在訴、如我在辦”的同理心,真正把群眾和企業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家事”來操心、來辦好,所收獲的也必將是群眾和企業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支持。
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讓“傾心辦事”變成“本能服務”。只有帶著“真感情”,才能以心換心;只有真正把企業家當“合伙人”,把農戶當“自己人”,企業和群眾才會說真話、真交心;只有把每一次走訪,當成一次深刻的“角色代入”,才能在換位思考中觸及真問題、拿出實舉措。
從回應一個訴求到破解一類問題,從快速辦結到系統治理,這背后是淮北作風建設格局之變,是一場由表及里、由點及面的深度進階,淮北正試圖走出一條可持續的作風建設之路。
■記者俞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