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淮北,風里帶著草木的清潤。9月18日上午,市行政中心會議室內氣氛熱烈,一場圍繞“惠民生保安全及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的“創新之問”調研座談會正在這里熱鬧舉行。
來自縣區、市直單位的負責人,駐淮單位與社會組織代表和年輕干部圍坐一堂,桌上的筆記本寫滿密密麻麻的思考,話筒傳遞間,一個個關乎城市內涵式發展、居民收入增長、人口老齡化應對、重點領域風險減量化等關鍵議題的“金點子”不斷涌現。
“城市不是鋼筋水泥的堆砌,要讓居民感受到‘家的溫度’?!庇懻搫傞_場,城市內涵式發展的話題便引發共鳴。
“城市要實現內涵式發展,必須從細節入手,優化公共空間布局,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提升功能品質與活力,建議在城市建設中更加注重‘留白增綠’。”“科學規劃城市更新路徑,避免‘千城一面’,更突出淮北文化特色,增強城市辨識度與吸引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和化工新材料,建議從產業和區位上擁抱徐州都市圈,實現更深層次的產業協同互補、資源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p>
群眾的痛點就是改革的起點,城市的溫度體現在每一個細節的改善。這些金點子、好辦法,正是我們改革和破題的寶貴財富。市委書記汪華東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圈畫,他鼓勵著參會代表抒心聲、獻良策、直奔主題,大家紛紛打開話匣子。
當話題從“住得舒心”轉到“掙得安心”,針對居民收入增長緩慢這一長期困擾民生改善的難題,多位代表結合各自領域提出了切實建議。“中小企業是咱們淮北就業的‘基本盤’,得幫它們扛住壓、拓路子!”“建議通過發展多元產業、拓展就業渠道、強化技能培訓,特別是面向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提升勞動者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薄敖ㄗh加大就業和創業扶持力度,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p>
隨著座談的深入,現場氣氛愈發輕松,發言也愈加踴躍。
“上次調研去社區走訪,有老人說‘手機付款不會弄,看病掛號要排隊’,聽得我心里不是滋味。”淮海實業集團相王現代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翟建廷從基層實踐出發,將關注點放在了“銀發經濟”與“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上。他建議,應加快推進社區養老設施全覆蓋,推廣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同時大力發展適老化產業,從產品到服務全方位滿足老年人需求,讓“夕陽紅”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自然災害風險減量化是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相山區青年救援隊隊長陳山峰補充道,建議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網絡,強化科技賦能預警預報,同時夯實應急準備與專業救援能力,深化社區韌性建設,讓基層成為防范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楊小健從交通物流領域切入,提出了“降本、提質、增效”的具體思路。他建議,一方面要做優現有交通網絡,暢通對外通道,特別是爭取更多上位規劃支持;另一方面要提升水運與鐵路運輸效率,推動鐵路專用線市場化運作,深化客貨郵融合發展,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以高效物流助力經濟循環與民生保障。
答好“創新之問”的腳步,從來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踏在每一件關乎百姓的小事上穩穩向前。近兩個半小時的座談,話筒在不同身份的人手中傳了十幾次,一個個“金點子”、一條條“實舉措”,慢慢匯成了一張沉甸甸的“民生清單”。
堅定的決心、務實的舉措,讓會場上一次又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汪華東放下筆:“這些建議都帶著‘淮北溫度’,相關部門要三天內梳理出‘任務表’,盡快把‘紙上建議’變成‘腳下行動’,確?!埳铣兄Z’變為‘地上實景’?!?/p>
記者 閆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