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實驗室里的科研突破無法跨越“最后一公里”抵達生產車間,當創新圖紙上的構想難以轉化為市場貨架上的產品,科技便只能是“紙上談兵”的理論符號。在淮北回答“創新之問”的調研座談會上,“讓科技成果變成產業甜果”成為共識,一系列靶向施策的實招,勾勒出這座城市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清晰路徑。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關鍵樞紐,更是科技從“潛在生產力”變為“現實生產力”的核心環節。淮北深諳此道,將破解轉化瓶頸作為科技創新的首要突破口。市科技局提出的“技術入股”“收益分成”替代現金交易的模式,精準切中了高校院所無形資產變現難、企業技術引進資金壓力大的痛點,通過利益共享機制激活了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淮北師范大學提出的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推動政產學研融合,進一步織密了成果轉化的協同網絡,讓創新資源在互動中實現高效流轉。這些舉措層層遞進,正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難一公里”。
科技成果要真正結出“產業甜果”,必須與本地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淮北立足“南銅北鋁”戰略定位和產業基礎,讓科技創新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實現了創新價值與產業升級的雙向奔赴。針對鋁產業這一傳統支柱產業,淮北提出以科技為翼推進延鏈補鏈強鏈,推動鋁基金屬材料向高端應用延伸,主動融入汽車“首位產業”打造特色零部件產業,讓科技創新成為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的動力源。安徽龍波新材料提出的“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理念,更凸顯了科技創新的跨界價值——用智能化技術改造傳統制造,讓老產業在科技加持下煥發新活力。這種“產業出題、科技答題”的模式,讓科技成果有了精準的落地場景,避免了創新與產業“兩張皮”的尷尬。
“甜果”的生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而一流的營商環境正是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沃土”。淮北用高效服務與精準保障,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筑牢了根基。銀邦金屬復合材料負責人對淮北“誠意和速度”的點贊,印證了這座城市營商環境的軟實力;座談會上提出的聚焦資金、人才、土地等關鍵領域強化要素保障,以及構建“產業鏈+基金+以商招商”的多元化招商模式,更是從政策供給端為科技型企業紓困解難。當企業能輕裝上陣搞研發、心無旁騖拓市場,當創新人才能獲得施展才華的舞臺,科技成果自然能在市場的滋養下快速成長為“產業甜果”。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場,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坦途,卻是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淮北以機制創新破解轉化難題,以產業需求錨定創新方向,以環境優化培育生長土壤,正在讓一個個“金點子”變成推動發展的“金鑰匙”,讓一項項科技成果結出沉甸甸的“產業甜果”。這場關于“創新之問”的共答,終將在淮北的產業沃土上收獲豐碩成果。
丁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