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晨曦中的臨渙古鎮,古色古香,安逸祥和。
熙熙攘攘的青石板路邊,茶館們紛紛開門迎客。一排排當地特有的“老虎灶”上,一壺壺沸水“咕嘟咕嘟”,茶香裊裊間,五湖四海的茶客,三五成群陸續趕來。“南有六尺巷,禮讓共和諧;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悠揚的淮北大鼓書聲中,濉溪縣政協委員、臨渙茶館調委會主任王士宏和往常一樣,“泡”在怡心茶樓“政協委員連心茶室”,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征求各方在民生實事辦理、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這個辦法好,大伙兒坐得住、聽得進,還能真正解決身邊事。”對此,居民茶客紛紛點贊。
矛盾糾紛在茶桌前化解
臨渙古鎮有著600多年的茶文化歷史。在這里,茶館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評論是非曲直的“集散地”,久而久之流傳下“有理進茶館說”的傳統習俗。
市政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弘揚“古相城”歷史文化底蘊,傾力打造“有事‘相’商”協商履職品牌,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運河文化、非遺文化、茶文化的時代價值,將議事場景延伸至廣場庭院、門前茶臺、口袋公園等群眾日常聚集場所,指導縣區政協打造“連心茶室”“紅茶議事坊”等載體,探索出一條“以文化促共治、以服務暖民心”的基層協商平臺建設新路徑。
“茶館是最接煙火氣的地方。老百姓捧著茶碗,心就軟了,話就實了,矛盾也就有了化解的縫兒。”王士宏這樣總結對本地茶館的理解。2018年初,在市、縣政協的指導下,臨渙鎮在怡心茶樓打造了“政協委員連心茶室”。在這里,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協同配合,傳統茶館的社會功能,在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中綻放光彩。
“在茶館里,我們不僅用書上的理論方法,也用多年化解矛盾摸出來的‘土辦法’,總之要把理講透、把情焐熱。”曾有兩位家長因孩子課間碰撞糾紛鬧得不可開交,還請來律師“助陣”。王士宏帶著調解員,先聽受傷孩子母親哭訴“孩子縫了針留疤”的心疼,再勸撞人孩子母親“誰家孩子不闖禍,將心比心”,最后拉來學校分析監管責任。
“茶涼了續,話急了緩,最后三方坐定,合理劃分了責任、解決了矛盾。”王士宏說。
像這樣的案例,在“連心茶室”內屢見不鮮,王士宏和委員們還因地制宜創造出“一杯茶調解法”,通過“以茶暖人心、以茶說人生、以茶訴糾紛”等七個步驟,將復雜的矛盾糾紛在茶香中化解。
掛牌以來,“連心茶室”每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70余場次,調解成功率達87.5%以上,實現調解結案率、協議履行率和群眾滿意度三個100%,廣受好評。
社情民意在茶香中匯集
值得一提的是,“連心茶室”不僅是調解室,更是群眾的“民意直通車”和“民聲傳話筒”。
委員們介紹,“連心茶室”開設了社情民意反映日,五位政協委員輪流值班接待上門反映情況的群眾,常態化開展調研、視察,在與群眾深入交流的過程中宣講政策、化解矛盾、收集社情民意。同時,通過大會發言、提交提案、寫社情民意等方式,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安裝交通指示燈、橋梁維修、名泉保護等問題。
此前,有位村民在喝茶時隨口提到村口橋梁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委員們聞訊立即形成提案,推動相關部門解決。僅用兩個月就完成危橋改造,保障了村民出行安全。類似的事例在連心茶室里經常出現。
“在茶館的氛圍中,群眾更樂于敞開心扉,我們也更能從日常瑣事中捕捉到真實需求。”委員們表示,無論是化解鄰里間的矛盾糾紛,還是商議改善民生的舉措,茶館里那碗本地的“棒棒茶”,都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基層治理充滿了人情味與煙火氣。
在助力基層治理的實踐中,委員們的調解,也逐步“規范化”。比如,在解決土地承包款糾紛、環境整治等問題時,“連心茶室”逐漸形成了“群眾說事—委員評理—部門回應—黨委政府表態”的溝通機制,讓群眾與政府部門面對面交流,有效解決了一批困擾基層發展的難題。
履職成效在茶室里彰顯
在經常光顧的茶客們看來,茶桌就是“議事桌”,茶香就是“疏通劑”,委員們在煙火氤氳中,助力實現基層治理精細化、矛盾化解及時化。
針對群眾反映的人居環境整治、舊房改造征遷等方面的問題,市、縣政協組織委員、群眾代表、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茶桌會商”,共同想點子、找路子;為了把黨的各項便民惠民政策說清講透,在茶室定期舉辦讀書會、“委員講故事”等活動……委員們以茶為媒,用充滿鄉土味兒的方言俚語,讓社情民意在茶香中慢慢理順,推動履職質效不斷提升。
“下移協商重心、豐富協商觸角,堅持分類協商、避免同題協商,把更多身邊事、鄰里事、眼前事納入協商議題,把更多村居干部和基層群眾請上協商席,讓民主協商更加貼合基層實際、契合群眾需求。”濉溪縣政協主席劉鐵這樣介紹茶室的宗旨。
委員們認為,如今的茶室,不僅是調解糾紛的場所、收集民意的窗口、理論宣講的舞臺,更是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在這里,可以傾聽民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將群眾的“急難愁盼”轉化為履職的動力和方向。
“一杯杯清茶,承載的是履職情懷;一縷縷茶香,凝結的是為民初心。”市政協主席錢界殊表示,“連心茶室”等場所,成為讓政協委員在一線履職中提質增效,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的有力載體,有效助推全市“有事‘相’商”等“微協商”活動走深走實,為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政協力量。他表示,市政協還將持續探尋基層協商與地域文化習俗的契合點,引領更多委員在茶桌上聽民聲、茶敘中問民情、茶話間紓民困、茶俗里聚民心,讓茶香飄出的和諧之音傳得更遠,為完善基層治理體系貢獻更多淮北政協力量。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任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