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安全帽、穿上工裝,和車間工人一起組裝零件,才真正體會到一線勞動的辛苦,也更明白工會工作要往哪里發力。”9月5日,在杜集區開發區一工礦制造企業里參與市總工會“蹲點+當一周工人”活動的干部感慨道。
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流水線上忙碌的身影中,多了幾張新鮮面孔。他們和工友一起組裝零件、打包產品,額角沁出細密的汗珠,休息時捧著水杯聊家長里短……這不是普通的工人,而是市總工會機關下沉一線的干部。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鞏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成果,市總工會以“察實情、解難題、轉作風”為核心,組織機關干部開展干部蹲點暨“當一周工人”實踐活動,深入基層生產一線,換身份、融真情、解難題,用“沉浸式”勞動拉近與職工距離,以務實行動提升服務效能。
轉換角色:從“坐辦公室”到“站流水線”
“過去調研多是聽匯報、開座談,現在則是實打實地動手操作、親身感受。”一位工會干部在體驗裝配工作后感慨。
活動以“當好三個角色”為主線:干部們不僅是體驗職工生活的“觀察員”,更是傾聽心聲的“信息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協調員”。他們利用工余時間與職工拉家常、開座談,記錄薪酬休假、勞動條件等訴求,并積極協調企業回應關切。
“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一線。”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劉妍梅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工會系統已有54名干部精準下沉18家企業,累計“當工人”超200天。
直擊痛點:建組織,送清涼,解難題
針對小微企業建會難、新業態群體組織弱等問題,市總工會將活動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聚焦“三個重點”,推動資源下沉、服務前移。
在高新區和相山開發區,干部們指導16家企業單獨建會,20余家小微企業組建聯合工會,發展會員400余人;向快遞、物流等新業態勞動者發放700余份“清涼禮包”、1000余瓶飲用水;同步開展“微思政課”10場,宣講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此外,投入經費10萬余元,幫助企業建設職工書吧、完善活動設施、解決充電樁等實際問題,推動安徽國軒象鋁公司成為全省職代會規范化建設示范點。
蛻變成長:作風轉變在一線,能力提升在基層
“一周的勞動,讓我更加理解了一線工人的不易,也更堅定了服務職工的初心。”許多工會干部在心得體會中寫道。
通過真勞動、真體驗,工會干部不僅錘煉了務實作風,更提升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要求每人下沉一線不少于5天,真正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作風在一線轉變”,有效強化了工會隊伍的使命感和服務意識。
從“身入”到“心至”,從“辦公桌”到“生產線”,市總工會以一場“沉浸式”勞動實踐,推動了干部思想、作風、能力的“三重”轉變,也為新時代工會工作如何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提供了生動答案。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李世宏
攝影記者 梅月 通訊員 張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