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我市積極開展烈士陵園不動產登記。截至目前,全市9個烈士陵園的土地確權登記及不動產權證書發放工作已全部完成。這標志著我市烈士紀念設施產權管理工作邁入法治化、規范化新階段,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筑牢了堅實根基。
烈士陵園是安葬、緬懷、褒揚革命先烈的重要場所,是寶貴的紅色資源,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地標”。然而,由于歷史原因,部分烈士陵園存在土地權屬不清、邊界不明、資料缺失等問題,既影響日常管理維護,也制約了紅色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傳承。
烈士陵園的土地必須“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這是對英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保護紅色資源的長遠之策。自2月份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烈士陵園確權發證工作列為“紅色資源保護重點工程”,聯合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等單位組建聯合工作組,重點攻堅退役軍人事務領域規劃用地矛盾化解。同時,制定《淮北市烈士紀念設施確權登記工作方案》,明確“一園一策”“分類施策”原則,以“釘釘子精神”啃下這塊“硬骨頭”。
確權工作啟動之初,面臨挑戰重重:有的陵園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原始資料缺失;有的涉及跨區域土地調整,界址爭議復雜;還有的因年代久遠,周邊權屬關系交錯……為破解難題,聯合工作組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深挖檔案理脈絡。聯合檔案部門調取土地批復、建設規劃、烈士安葬記錄等歷史文件90余份,走訪參與陵園建設的老干部、老黨員20余人次,通過口述歷史與文獻印證,還原陵園原始用地范圍。實地勘測定邊界。組織專業測繪團隊對9個陵園逐個開展地籍調查,利用無人機航拍、GPS定位等技術手段,精確測定陵園用地面積、四至界限,并現場與相鄰地塊權屬人確認邊界,確保“圖、數、實地”一致。協同聯動破堵點。針對部分陵園涉及集體土地、跨鄉鎮管轄等問題,自然資源部門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主動對接屬地政府、村(社區),協調利益相關方達成共識;司法部門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化解權屬爭議。最終,9個陵園全部完成地籍調查、權屬審核、登記發證全流程,累計頒發不動產權證書9本,確權面積約8萬平方米。
確權發證不是終點,而是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的新起點。下一步,我市將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守護好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讓英烈精神激勵一代代淮北兒女在新征程上奮勇前行。
記者 王守明 通訊員 李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