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聚焦農村公路次差路段整治,以“刮骨療毒”的堅定決心直面短板,用“繡花功夫”的精細標準推進工作,全面打響農村公路次差路整治攻堅戰,著力提升群眾出行的安全感與滿意度。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騎車顛得人難受,雨天更是泥濘難行?!碧峒凹议T口的路,五溝鎮村民曾滿是愁緒。為破解這類民生難題,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對全市農村公路開展全域性“體檢”,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瞄準路面破損、路基沉降等影響通行的“頑疾”,建立起136.701公里的次差路段臺賬,并明確每段路的病害類型、整治標準和完成時限。
針對不同路段的“病癥”,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實行“一路一策”:對輕微破損路段開展預防性養護,及時修補裂縫、坑槽;對病害嚴重路段實施換板改造;對臨崖、臨水等危險路段,加裝防護欄、警示標志,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截至目前,已完成76公里次差路段整治,占年度計劃的55%。
“現在路修平了,開車送貨能節省一二十分鐘,太方便了!”渠溝鎮一名工人望著新修的產業路,難掩喜悅。這條曾因路面破損影響農產品運輸的道路,整治后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次差路段整治,不僅是“修路”,更是“修心”。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始終將群眾需求放在首位,在整治中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優先整治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生產生活的路段。在劉橋鎮,連接學校的次差路段硬化后,學生上學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百善鎮,整治后的公路讓急救車、消防車能快速抵達,解決了偏遠村落“應急難”。一條條平整道路,既改善出行條件,更溫暖了群眾的心。
整治并非終點,長效管護才是關鍵。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在推進整治的同時,同步完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實行“誰養護、誰負責”的責任制,將整治后的路段納入常態化養護,定期開展路面清掃、病害巡查和小修保養,確?!靶藓靡粭l、管好一條、養好一條”。同時,鼓勵沿線村民參與管護,形成“群眾路群眾護”的良好氛圍,讓整治成果持續惠及民生。
從“差路”到“好路”,改變的是路面狀況,提升的是民生溫度。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加快整治進度,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任務,讓每一條農村公路都成為群眾的“放心路”“舒心路”,為鄉村振興鋪就更堅實的交通基石。
記者 劉星 通訊員 常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