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相山,驕陽似火,卻擋不住黨員干部“訪企入村”的腳步。相山區深入開展“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將優化營商環境與為民辦實事有機結合,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走進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多虧了區里的‘及時雨’,我們的二期項目才能順利推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璞指著正在安裝的新設備感慨道。
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深加工為一體的專業生產加工中高檔日用玻璃瓶罐與器皿的企業。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及園區規劃的調整,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型火焰池窯爐型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環保要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畝均效益不達標,資金短缺更是讓擴產計劃舉步維艱。企業生存發展怎么辦?轉型升級課題已擺在面前。
面對企業發展出現的難題,相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走訪后,立即協調相關部門,聚焦企業發展關鍵痛點,提供“精準滴灌”式支持。開發區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工投集團通過“售舊購新+回租”模式,使企業不僅成功盤活了資金鏈,更為擴產升級開辟了全新路徑,實現了資金與產能的良性循環,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近年來,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和訂單量的持續增長,貝寶食品原有的生產規模逐漸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
“企業有困難,我們就要想辦法去解決,絕不能在這等著看。”得知企業訴求后,相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立即行動起來,著手為企業排憂解難。經過摸排梳理,發現與貝寶公司鄰近的惠我南黎項目土地出現閑置。
“在我們的協調下,貝寶食品與惠我南黎就土地盤活事宜展開了深入溝通,最終達成了收購協議,盤活土地45畝。”相山區委常委、相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武亞萍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相山區委區政府敏銳地捕捉到了貝寶食品的擴產需求和惠我南黎閑置土地之間的契合點,積極牽線搭橋,才推動雙方進行洽談合作,找到了惠我南黎閑置土地的盤活之路。
這樣的“及時雨”在相山還有很多。相山區組建的18個調研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已走訪企業400余家,解決問題90余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相山區新簽約項目23個,協議投資額達52.69億元。
“除金冠玻璃、貝寶食品,我們園區還有蘇太太食品、德蘭和創、盛美諾生物等10余家企業正在加快二期項目建設。這些二期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建成達產后將有力地推動綠色食品、生物科技等主導產業提質升級,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武亞萍表示。
■記者鄒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