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團市委創新實施“青心相護”專項行動,構建起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治理“133”工作體系,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全方位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強化思想引領,筑牢成長根基。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先后組織600余名青少年參觀博物館、觀看正能量影片;創新推出“語潤新芽”成長計劃,通過朗誦比賽等語言表達訓練提升農村留守兒童自信心;開展“00說”青年宣講活動,以年輕化表達解讀理論與法律知識,相關做法獲《安徽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報道。
深化關愛幫扶,消除潛在風險。建立團干部“定期聯系、每月走訪”機制,累計解決青少年實際困難7件;開展“圓夢微心愿”活動,為200名困境青少年送物資;投入30萬元建成30間“慈善希望小屋”。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開展中高考減壓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惠及1400余名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線上線下覆蓋超萬人次。
突出法治教育,提升自護能力。舉辦十八歲成人宣誓儀式,2000余名青少年及家長參與;開展法治宣講5場,覆蓋650余名中學生;創新開展“青春自護·平安暑期”活動,通過反詐創作大賽、自護宣傳視頻等形式,提升青少年防范校園欺凌、識別新型毒品等能力。
創新服務載體,填補監管空白。開設“淮青夜校”“少年科學院”等特色課堂,200余名未成年人參與;市縣聯動推出“暑假托管營”“四點半課堂”等公益課堂79期;打造4條紅色研游路線,開展“青年科學家進校園”活動16場,有效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引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據悉,該專項行動實施以來,已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發力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相關經驗做法獲省級信息刊物刊載推廣。
記者 閆肅 通訊員 丁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