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發揮區劃地名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助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為鄉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發展注入新活力,自今年以來,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相關工作要求,深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多項舉措并行,取得顯著成效。
規范鄉村道路命名設標,夯實地名基礎。為加強鄉村地名標準化建設,市民政局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印發《關于加強鄉村道路命名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鄉村道路命名力度。目前,全市已完成1100余條鄉村道路的摸排、梳理工作,規范命名了相山區渠溝鎮99條鄉村道路;對杜集區65條鄉村道路、濉溪縣143條鄉村道路的名稱分別召開了專家論證會,合理設置76個鄉村道路標志牌。此項工作提升了鄉村地名管理體系,筑牢了鄉村地名服務基礎,增強了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加強鄉村地名信息采集,數字賦能管理。市民政局組織開展了“貫徹《地名管理條例》,助力‘鄉村著名行動’”宣傳活動,提高行動知曉度,推廣“鄉村著名行動”小程序。通過召開淮北市地名數據信息采集上圖培訓會,印制“鄉村著名行動”地名信息采集小程序操作指南,引導基層干部、廣大市民對種植養殖基地、農家樂、鄉村風景區、采摘園等地名進行采集上圖。采集的地名與高德、百度等互聯網地圖實現共享,有效提升地名信息服務效能。上半年,全市實現1435條鄉村地名信息(興趣點)數字化采集上圖。
創新地名文化保護機制,守護地名根脈。為推動建立《淮北市地名保護名錄》,市民政局印發《關于開展淮北市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的通知》,設立認定標準、原則和程序,建立部門協同、市縣鎮聯動的地名文化保護工作機制,深化地名文化信息資源的調查、挖掘、整理。召開淮北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家論證會,按照歷史價值、文化內涵、社會影響力等評估指標對申報的34個地名進行評估。通過遴選、補充,最終將25個地名首批收錄進《淮北市地名保護名錄》。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繼續通過全市鄉村地名命名攻堅,推動鄉村道路命名工作的落實;通過地名資源的系統發掘,持續深化淮北地名文化保護;通過加強鄉村地名信息采集,強化數字平臺應用,不斷更新完善鄉村地名數據庫。
記者 朱冬 通訊員 董鑫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