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當全市新春“第一會”把科技創新作為2025年工作的首要任務進行部署,就昭示著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淮北已在路上。
春潮涌動中,轉型發展之路上堅定前行的淮北,早已敏銳捕捉到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把發展目光從地下轉移到地上。新認定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2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47家;主動對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0余所高校,開展產學研項目418個、增長32.7%;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正式揭牌,實體化運行;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率71.9%、全省第1……翻開上一年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成績單,背后是我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塑造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勢能的真實寫照。
春潮涌動中,發展的步伐不曾停歇。
使勁往前趕——圍繞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綠色食品四大重點產業,我市要始終堅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高質量創新主體,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營造高水平創新生態,努力把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最大增量”。
使勁往前趕——讓“創新鏈”緊密銜接“產業鏈”,科技成果加快“落地開花”,點燃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引擎”。我市要持續構建支持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科創平臺關鍵載體、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推動實實在在的發展,實現數字技術、AI技術持續賦能傳統產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應用加速迭代,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使勁往前趕——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對標高質量發展目標,構建匹配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人才創新體系勢在必行。我市要加速創新驅動與人才驅動的有機融合,招引吸納更多產業領軍人才、科技人才團隊,全面落實各項人才支持政策,做好人才服務保障,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潛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春天孕育著生機和希望。春潮涌動中,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淮北已在路上,未來必將更加精彩!
徐筱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