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發展的漫長進程中,資源型城市往往面臨著獨特的挑戰與機遇。淮北,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曾經在煤炭產業的支撐下蓬勃發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在生態環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采煤沉陷區、煤矸石堆積等問題,一度成為城市發展的沉重枷鎖。然而,如今的淮北正奏響一曲從“煤城”到“美城”的動人春之聲,其生態修復之路,成為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生動范例。
淮北生態修復的破局,在于對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的尊重與激發。面對大面積的采煤沉陷區,淮北并沒有采取簡單粗暴的填埋等方式,而是通過科學規劃,實施水系連通、濕地修復等工程。如,綠金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通過連通沉陷區水系,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曾經荒蕪的沉陷區如今成為了鳥類的棲息地,水生動植物資源也日益豐富。綠金湖濕地公園的建成,不僅為淮北增添了一處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個巨大的生態調節器,改善了城市局部的氣候條件,提升了城市的生態容量,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生態修復過程中,淮北注重產業轉型與生態建設的融合,這是其破局的又一關鍵密碼。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利用采煤沉陷區的閑置土地建設光伏電站,不僅為城市提供了清潔能源,減少了對傳統煤炭能源的依賴,還通過土地的綜合利用,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生態修復對淮北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全方位的。曾經因采煤而塵土飛揚、環境惡劣的城市面貌一去不復返。如今,城市中公園綠地隨處可見,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氣、優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了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與競爭力,讓淮北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淮北從“煤城”到“美城”的轉變,是一場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在這曲春之聲中,我們看到了淮北擺脫資源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希望。相信淮北今后會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勇敢探索,再續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
丁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