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石臺鎮竇莊村鄭艷的桃園內,露水還掛在桃葉上,桃園里已熱鬧起來。飽滿的“黃金冠”黃桃壓彎枝頭,在綠葉間閃著誘人的光澤,摘桃的村民們將一個個“金疙瘩”小心翼翼地放進筐里。從7月10日起,這片桃園迎來豐收季,采摘下來的黃桃源源不斷銷往我市周邊及山東、浙江等地。
“桃子剛摘完賣完,行情好得很!不光咱園里的,俺家幫扶的鄉親種黃桃也賺了不少?,F在全鎮黃桃種植面積已有300多畝,作為鎮人大代表就得帶著更多農戶靠勞動致富!”7月22日,站在剛采收完的黃桃園里,鎮人大代表、竇莊村“兩委”、培超園藝合作社負責人鄭艷擦了擦額頭的汗,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
今年54歲的鄭艷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高中畢業后她返鄉務農,1996年貸款2萬余元辦起養雞場。為了養好雞,她白天守在雞舍觀察習性,晚上翻資料學技術,靠著一股鉆勁把雞場辦得有聲有色,不僅還清貸款,還凈掙6萬余元,成了村里“冒尖戶”。嘗到甜頭的鄭艷沒止步,2008年,她牽頭成立培超園藝合作社,承包60余畝地,從碭山引進前期黃桃品種種植。為了種好桃,她成了“取經專業戶”:先后多次前往碭山等地的種植大戶那里虛心求教,多次赴山東考察,把黃金冠、金皇后等更優品種引回桃園,還專門聘請外地技術員長期指導。鄭艷更是一有空就抱著種植手冊啃、從網上跟著科技視頻學。
創業路上從來不是坦途。初期買苗、建園投入幾十萬元,資金壓力讓鄭艷常常失眠。剛掛果時遭遇病蟲害,看著蔫了的桃苗,她蹲在園里偷偷掉過眼淚,抹掉淚又接著找辦法。“弓弦拉開就沒回頭路,選定的方向再難也要闖!”鄭艷憑著這股韌勁,很快掌握了種植技術,桃樹漸漸掛滿“致富果”。多年摸索,鄭艷總結出“五統一”模式:統一技術培訓讓農戶掌握種植竅門,統一標準化管理保證果子品質,統一采收分選提升商品率,統一市場銷售解決“賣難”愁,統一品牌建設打響名氣。合作社吸納農戶加入,她又帶著黃桃往周邊跑市場,靠品質和口碑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黃桃銷路越來越寬。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弊鳛殒側舜蟠?,鄭艷把這句話刻在心里。她毫無保留地向村民和外地學習者傳技術,從剪枝到防蟲,手把手教;合作社固定用工10來個村民,農忙時五六十人上崗,她尤其鼓勵婦女加入,讓姐妹們靠手藝掙錢,撐起“半邊天”。如今,培超園藝合作社成了3A級信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越來越多鄉親的腰包鼓了起來。從養雞場到桃園,從“冒尖戶”到“帶富領頭雁”,鄭艷用勤勞的雙手種出甜美果實,讓黃桃的香甜飄滿鄉村。
記者馮冬梅通訊員王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