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30,正是杜集區機關食堂就餐的高峰時段。食堂東南角靠近出入口,一個專門配置的標注有“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字樣的一體分類收餐車前,志愿者們正在認真地引導就餐人員將餐后垃圾分類投放,“您好,用過的紙巾、一次性筷子請放在‘其他垃圾’回收桶,吃剩的食物殘渣請投入‘廚余垃圾’收集桶……”
機關食堂作為垃圾分類的重點場所,杜集區為全面推進機關食堂垃圾分類工作,通過“源頭減量、宣傳督導、常態管理”等方式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支持理解、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推動習慣養成和文明素養提高。在這里,就餐的干部職工們不僅“光了盤”,更按要求“分好類”。
加強宣傳,打造垃圾分類示范窗口
杜集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區城管局致力于將區機關食堂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單位,協助區機關食堂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制度。加大日常管理,與各類垃圾處理終端企業簽訂收運協議,每天定時清運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保障垃圾日產日清,并安排專人每天做好生活垃圾臺賬登記,主要包含各類垃圾重量、收運時間、收運企業、處理去向以及記錄人簽名等,每月對各類垃圾的收集清運量等相關情況在宣傳欄進行公示。每月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并及時整改。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區城管局還協助食堂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將機關食堂打造為統籌推進垃圾分類的窗口陣地。在食堂大廳等位置張貼了“垃圾分類”“文明餐桌”“勤儉節約”等公益宣傳海報和提示牌,培養就餐干部職工在就餐時實行“光盤行動”的意識,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正確觀念。
除了在食堂環境上營造濃厚的宣傳垃圾分類氛圍外,杜集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區城管局還通過定期開展“源頭減量助力分類”“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等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向干部職工發放宣傳單頁、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等方式不斷促進干部職工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讓垃圾分類成為黨政機關干部職工新時尚。
完善設施,分類達標率在95%以上
杜集區機關食堂在餐區、大廳、公共走廊、各部門工作區均設置了分類垃圾桶,標有明確的分類提示,在廚余垃圾處注明:剩飯剩菜、小骨、油湯油水、水果、糕點、茶葉渣、零食等,在其他垃圾處注明:一次性筷子、餐巾紙、污損塑料袋、大骨頭、口香糖、煙頭、一次性餐具等。在餐具回收處,還張貼有“請檢查您的盤中餐還有剩余嗎”等提醒標識,令人一目了然。在分類垃圾桶邊,還設置了餐具回收處、洗碗池四泡、三刷、二洗、一清,形成了動線合理、高效便利的垃圾分類和餐具回收以及清洗一體的循環體系。與此同時,在餐區還設置了“餐具、垃圾投放”和“垃圾回收處”“餐具回收處”等路引,讓人們能正確地對垃圾進行分類及投放。在其他顯著位置,還張貼了四類垃圾定義、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流程等科普知識,有效傳播了垃圾分類的知識。
另外,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區城管局還成立了文明就餐志愿隊,通過進行定期常態化督導,加強食物殘渣收集環節的監督檢查等方式,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將垃圾分類定點投放。安排專人指導督促各崗位員工做好垃圾定點投放,其中廚余垃圾的分類達標率在95%以上。
為加強垃圾分類宣教工作,將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納入員工培訓內容,通過定期專題培訓,樹立員工正確的環保及垃圾分類理念;定期舉辦垃圾分類知識考核,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發動黨政機關干部職工組成志愿服務隊,擴大垃圾分類的宣傳面。
多管齊下,推動源頭減量見實效
“刷臉”取餐、按需取餐、精準備餐……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頭減量更是垃圾分類的重難點,為減少廚余垃圾的產生,杜集區機關食堂多管齊下。
一方面,該食堂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與垃圾分類納入員工培訓內容,強化員工成本意識和厲行節約理念。實行從食材采購、驗收、存儲、加工到出品的全鏈條節約管理,保持食品原材料的衛生清潔,提高食品原材料利用率和烹飪水平,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浪費。
同時,深化“智慧食堂”建設,實行一人一份“刷臉”取餐,在用餐過程中,隨時關注用餐人數的變化,根據需要靈活掌握出品量,定量供應,科學嚴控食材用量,精準供餐。推行“小份飯”“半勺菜”供就餐者按需選擇,避免浪費。另一方面,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杜集區機關食堂嚴格按照國家、省部署,提倡自備非一次性餐具打包。
記者 朱冬 通訊員 王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