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是中標時歡欣鼓舞,開工后資金告急。真是陷入兩難的境地。”10月18日,安徽國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付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著說道。而安徽國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遇到的境遇,卻曾是眾多中小微企業的真實寫照。
面對市場主體的“急難愁盼”,我市在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創新實踐中主動延伸服務鏈條,深度挖掘交易數據價值,創新打造“以數據為媒、以信用為橋”的融資服務模式,構建起政銀企良性互動、多方共贏的新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已為31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融資2.16億元,通過電子保函服務為企業減負4.71億元,有效釋放了企業流動資金壓力。
破解兩難困局貫通信息孤島
在宏觀經濟波動背景下,企業與金融機構均面臨挑戰。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在實踐中發現,企業在“中標即開工”后,常因履約保證金、材料采購、人工工資等面臨“開工即缺錢”的現實難題。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科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傳統融資模式下,企業需“跑銀行、填材料、找抵押”,銀行則需“篩選信息、核實資質、研判風險”,形成了“企業融資難、銀行獲客難”的雙向困局,信息不對稱成為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的“堵點”。
面對“堵點”,如何疏通?我市公共資源交易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協同發力,拿出了創新的“治療方案”。推動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與市信用融資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徹底打破“數據孤島”。系統自動關聯企業的中標信息、履約評價等交易行為數據及行政管理等公共信用信息,構建起“信用+交易+金融”的生態閉環,將沉睡的中標數據轉化為企業“可量化、可驗證”的信用資產,為金融機構提供了精準高效的風險評估依據。
創新服務模式打通融資梗阻
“以前申請資金,我得來來回回跑幾趟。現在只要用這個‘易路同行’專屬融資碼填寫就可以,十分方便。”安徽國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付經理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我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創新“一網聚合金融產品、一碼填報融資需求、一鍵直達金融機構、一圖繪制信用畫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銀行精準貸”。
一網聚合融資產品。依托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淮北站),專門設立公共資源交易融資服務的子平臺——“相易貸”專區。專區匯聚徽商銀行、淮北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的“中標貸”“政采貸”“應收賬款質押貸”等10余款信貸產品,覆蓋短、中、長期融資需求。同時,可根據企業中標金額、項目類型,自動推送適配的相關金融產品。
一碼填報融資需求。企業無需提交紙質材料,通過手機掃描“易路同行”專屬融資碼即可進入融資需求填報頁面,系統自動匹配交易項目信息(如項目名稱、項目金額、項目工期等),僅需補充少量動態信息(如資金缺口、期望利率和期限等)。企業確認信息后,需求即可推送至金融機構。
一鍵直達金融機構。平臺鏈接轄區內12家銀行,企業在自主選擇合作機構的同時,系統還能根據資金用途、金額、期限等信息,結合企業信用評分、中標項目類型,篩選匹配度最高的2家金融機構,推送需求詳情,最快可實現“當日響應、24小時內反饋”。
一圖繪制信用畫像。通過開放數據接口,實現信息推送和數據共享,利用系統模型自動匹配分析中標企業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司法判決信息和生產經營信息,從交易信用、公共信用、市場信用等維度繪制企業“信用圖譜”,為授信流程“加速”,讓企業能憑好信用拿到低利率貸款。
延伸交易觸角釋放信用紅利
好舉措不是一陣風,只有常態長效才能持續“落地生金”。
為確保創新模式長效運行、紅利持續釋放,我市著力構建并完善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動服務與政銀企聯動機制,促進公共資源交易惠企利企。
結合“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將中標企業融資需求摸排納入常態化工作,對照中標企業清單,深入基層一線為企業送政策。精準識別并服務有融資需求、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努力當好銀企“連心橋”,確保惠企政策精準直達。
同時,完善協同聯動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全市范圍的公共資源交易融資服務座談會,推動服務下沉與需求摸排常態化。搭建政銀企常態化溝通平臺,及時明晰企業訴求與金融機構關切,為優化“相易貸”、電子保函等服務功能找準方向,不斷提升平臺服務效能。
“我們為中標客戶提供‘中標貸’‘政采貸’等定制化融資服務及結算、電子保函等配套金融服務,成功落地信貸業務,拓展優質客戶,夯實客戶基礎,提升支行在本地相關領域的業務滲透率與品牌影響力。”徽商銀行淮北相陽支行負責人李偉龍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借助“相易貸”平臺招投標記錄、中標信息等精準觸達本地工程建設類中小微中標企業客戶。
如今在淮北,“信用換貸款”已成新常態。這座創新之城正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書寫著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生動篇章。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化“信用+交易+金融”創新,進一步拓展電子保函等應用場景,推動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為淮北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記者 鄒晨光 于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