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數字
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7.0億元,同比增長3.0%。
新聞重點:
農業“壓艙石”穩,新質生產力興;智改數轉提速,產業新能勃興;文旅深度融合,消費業態煥新;內需活力增強,發展根基牢固。
數字背后:
從田野到車間,從商圈到景區,從項目工地到創新平臺,我市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牽引,以擴大內需為戰略支點,邁著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穩步前行。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頂住壓力、迎難而上,推動經濟航船破浪前行。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7.0億元,同比增長3.0%,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2.1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398.9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616.0億元,同比增長4.1%。三大產業協同發展,為我市經濟夯實了“穩”的根基,更積蓄了“進”的動能。
農業“壓艙石”穩新質生產力興
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2025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名單,濉溪縣傳來重磅喜訊:濉溪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通過績效評估并入選,成為2025年安徽省唯一入選該項目名單的入選單位,實現濉溪“國字號”農業產業園“零的突破”。這一榮譽的背后,正是我市聚焦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榮譽引領方向,數據印證實效。今年以來,全市農業生產延續持續向好態勢,“壓艙石”作用愈發穩固。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6%。
夏糧豐收,倉廩殷實。全市夏糧生產再傳捷報,總產量達到104.4萬噸,奠定了全年糧食安全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結構優化:蔬菜及食用菌產量達28.5萬噸,增長2.6%;豬牛羊禽肉產量9.2萬噸,增幅高達22.6%,其中豬肉產量6.8萬噸,大幅增長33.6%,折射出畜牧業生產的強勁恢復與發展活力。
產能提升,后勁十足。生產的快速增長源于養殖規模的持續擴大。前三季度,全市生豬出欄82.1萬頭,增長27.0%;肉牛出欄2.7萬頭,增長10.7%。這一強勁增勢,為產業后續發展積攢了充足后勁。
這一系列上揚的曲線,共同勾勒出我市農業生產量穩質升的動人畫卷。我市農業,正以堅實的步伐,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穩步前行。
智改數轉提速產業新能興起
“一條生產線原先8個工人手忙腳亂,如今2個人就能管3條線,產能還提升了30%!”走進安徽曦強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智能車間,機械臂精準抓取、AGV機器人來回穿梭,車間主任王師傅指著實時跳動的能耗曲線,道出“數字”帶來的驚喜。
而曦強乳業數字化轉型的案例,也從全國數千個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成為我市制造業“智改數轉”的生動注腳。
轉型動能從何而來?答案在于政企協同。今年,相山區率先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真金白銀設立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更關鍵的是組建了由中科大、合工大及省內外龍頭企業專家構成的“數字智囊團”,為企業提供“一企一策”的精準診斷。這套組合拳的成效直接體現在相山經濟開發區的新身份上——“安徽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
微觀企業的活力,最終匯聚成宏觀產業的勢能。放眼全市,我市正以“數字蝶變”撬動產業質變。市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8.3%,同比再提高1.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升至15.5%,增速達5.7%。
從“煤城”到“智城”,我市正以數字之筆,在皖北振興畫卷上寫下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文旅融合深消費業態新
“十一”長假雖過,濉溪古城墻下的《運河千燈夜》依舊余溫繚繞,這項活動在假期吸引了62.4萬人次游客,帶來直接營收537萬元。從朔西湖的光影水秀到夔牛天街山海經主題巡游,8天假期,180.2萬人次的游客潮,帶來了10.7億元的文旅消費洪流。
“人從眾”的背后,是服務要素的高效流動,這股假日熱潮,強勁注入了前三季度的服務業數據之中。記者從市統計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5.5%,批發和零售業增長7.0%,住宿和餐飲業增長3.6%。1—8月,規上倉儲和其他運輸業營業收入同比勁增62.1%,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收增長4.0%,與假日文旅的“火爆曲線”同頻共振。
文旅帶來的滾滾人潮,正通過服務業的毛細血管,轉化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持續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堅實信心。
內需活力增發展根基牢
在產業協同發展的同時,有效投資與市場消費作為內需雙引擎,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
有效投資精準發力。前三季度,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7%,為經濟大盤注入穩定劑。投資結構顯著優化,綠色與民生領域成為突出亮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48.7%,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32.1%,淮宿蚌城際鐵路等重大工程持續推進,帶動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64.5%,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強勁勢能。
市場消費活力涌動。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8億元,同比增長3.3%。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鄉村消費增速快于城鎮,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限額以上單位中,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1.9%和28.7%,尤其是通訊器材類消費激增59.5%,折射出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與新質消費的旺盛活力。
發展環境穩健有序。溫和的物價與穩健的財政金融,共同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微漲0.2%,市場供應充足,物價保持基本穩定。與此同時,財政金融穩健運行,9月末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5.4%和6.7%,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滋養實體經濟。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我市經濟呈現出“穩”的基調愈發牢固、“進”的動能更加多元的積極態勢。從田野到車間,從商圈到景區,從項目工地到創新平臺,一股穩健向上的力量正在積聚。展望未來,盡管挑戰依然存在,但我市正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牽引,以擴大內需為戰略支點,邁著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穩步前行。
■記者 夏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