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的宏偉藍圖,在相城大地上轉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牢牢守住糧食安全與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不輟,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糧安天下產業提質譜新篇
倉廩實,天下安。我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生產喜獲“二十一連豐”,夏糧單產更是連續八年冠絕全省,沉甸甸的豐收果實里,飽含著農業科技的智慧和農人的辛勞。與此同時,人民的“菜籃子”更加豐盛,肉、蛋、菜、水產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背后是生豬、奶牛、家禽、肉牛四大優勢產業的集群發展。
更令人欣喜的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從相山經濟開發區到百善食品工業園,一座座現代化園區拔地而起,110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領帶動,讓農業擺脫了“原字號”的局限,向著更高附加值邁進,綠色食品產業全鏈條產值2024年底突破359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澎湃的產業動能。
科技賦能智慧農業啟新程
農業的現代化,關鍵是科技的現代化。種業振興捷報頻傳,一個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破土而出;農機總動力持續增長,廣袤田疇間,綜合機械化率超92%,穩居全省前列,科技的“金扁擔”正挑起農業的未來。更為活躍的是經營主體,超1600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引領小農戶奔向現代農業的生力軍。數字技術的融入,讓農業生產煥新顏,12個數字農業工廠、90個應用場景,為傳統農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綠水青山和美鄉村繪新景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生態的振興。我們欣喜地看到,綠色已成為鄉村最動人的底色——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減量,秸稈、畜禽糞污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縣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杜集區摘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烈山區入選全省“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重點縣備選名單、濉溪縣獲評全省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成績突出縣等先進榮譽,正是我市鄉村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再到“全域美”的生動印證。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2.4%、高于全省平均2.4個百分點,農村改廁長效管護機制省級提升縣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鄉村不僅留住了鳥語花香,更迎來了潔凈宜居。
漫步鄉間,176個精心打造的省市級中心村、765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如明珠般散落,承載著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改革活水農民增收展笑顏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脫貧攻堅的成果得到有效鞏固,防止返貧的監測網越織越密、越扎越牢。在鄉村治理中,“積分制”等創新模式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讓鄉風文明蔚然成風。最實在的變化,體現在農民的錢包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從16504元躍升至2024年底的19973元,幸福的笑容在越來越多的臉龐上綻放。
改革的活水,持續激蕩著農業農村發展的潛力。從土地延包試點穩慎推進,到經營體系日益健全;從農村“三變”改革深化,到線上交易盤活集體資產,一系列舉措有效激發了內生動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經營收益超百萬元的集體經濟強村占比已達27%,濉溪縣南坪鎮任集村更是入選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首批試點名單,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探索新路徑。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市的鄉村振興事業正乘風破浪、奮勇前行。這片充滿希望的沃野,必將孕育出更加絢爛的豐收圖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記者 王陳陳
通訊員 李楠 韓天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