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春,綠金湖波光粼粼。藍天白云下,碧波湖面上,蔥蔥草叢中,蒼鷺、白鷺、鳳頭潛鴨等共計24種“空中精靈”不時掠過。攝影愛好者張明帶著無人機在綠金湖踏青,恰遇淮北師范大學愛鳥協會的學生觀鳥。“十年前這里還是破敗不堪、黑臭熏天的沉陷區,現在成了城市的‘會客廳’。”看著興奮的同學們,“老淮北”張明自豪地向大學生們介紹。
“十四五”以來,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態答卷。
藍天常在空氣常新
秋日的相山公園,晨練的市民絡繹不絕。“現在的淮北,藍天白云成了常態,呼吸著新鮮空氣,鍛煉身體都更有勁了。”正在打太極的市民李大爺感慨道。
這樣的變化,源于我市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決心與行動。
“十四五”以來,我市持續堅持問題導向、源頭出發,強化重點行業深度治理,藍天保衛戰連續3年實現考核目標。2025年,截至11月5日,我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6%,改善幅度全省第三;優良天數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全省第六。
加大工業源深度治理,深入開展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對11臺30萬千瓦以上煤電機組啟動“超凈排放”改造,完成眾城水泥熟料線深度脫硝改造。引導傳統企業升級改造,累計建成綠色工廠國家級12家、省級26家。完成6家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73家磚瓦企業整合改造至37家。貫徹落實柴油貨車淘汰及補貼政策,完成400輛國四、國五柴油車輛尾氣深度治理,全市835輛公交車100%新能源化,累計更新新能源出租車1392臺,新能源占比達85%,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到綠色出行帶來的便利。同時,積極發展“公鐵水”等13條多式聯運線路,建成全省首個低碳碼頭,孫疃港多式聯運工程獲評省級示范。
為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我市積極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大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力度,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3.3%,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235.4萬千瓦,較“十三五”末增長272%。建成儲能電站5座、充電樁7915個,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市縣鄉充電樁全覆蓋的城市。
碧水長流清波蕩漾
我市因煤而建,伴煤而生,長期的煤炭開采造成了嚴重的生態欠賬。其中,采煤沉陷區是煤礦采掘后留下的下陷地域,其綜合治理被認為是一道世界難題。我市利用采煤沉陷坑塘水面,陸續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城區中心湖帶,六湖連珠、熠熠生輝,尤其是碳谷湖、綠金湖、南湖三湖景區被一條綠道串聯起來,形成城市核心景觀區。
數年前,相陽溝、躍進河、老濉河等河流還是讓市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溝”。炎炎夏日,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連窗戶都無法打開。然而,如今漫步在這些河畔,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的畫卷之中。
這種令人欣喜的變化,得益于我市大力推進的雨污分流工程。
為了徹底斷絕黑臭水體的源頭,我市全面推進城區雨污分流工程,并于2023年中基本完成,共完成了數百公里的管網建設,覆蓋了眾多小區和單位。對64個入河排污口開展排查整治,推進老濉河尾水濕地等工程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日趨完善。
“十四五”以來,我市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25%提高至100%,3個省控考核斷面自2022年考核以來,連續3年優于考核目標。嚴格水域空間管控,明確河湖管理范圍,推進引江濟淮輸水工程,保障生態用水需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創新推進再生水利用配置,再生水利用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
凈土安居生態惠民
站在位于東部新城烈山區的花山公園極目遠眺,昔日的礦坑峭壁已被茂密的植被覆蓋,山間新修的步道上,晨練的市民絡繹不絕。作為國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花山公園花卉觀賞、市民健身、山林游賞、礦坑花園、文化娛樂以及青少年游嬉等區域,不僅為市民提供了寬敞的鋪裝廣場,更是游憩健身和休閑娛樂的理想空間。
這樣的變化,正是我市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生動縮影。
“十四五”以來,我市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連續4年完成了省下達的考核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走進相山區渠溝鎮張樓行政村程閣村,一條蜿蜒的生態溝渠格外引人注目——清澈的流水潺潺而過,岸邊菖蒲搖曳,水下小魚兒、蝌蚪游弋。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個臭氣熏天的“垃圾塘”?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是深入打好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任務,事關鄉村生態振興,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2024年6月,全省農村黑臭水體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場會在淮北召開,推廣了相山區程閣村等治理經驗,云南、河南等省市先后來淮學習。《中國環境報》刊發了《淮北程閣村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先進經驗。
從廢棄礦山的綠色蝶變,到農村黑臭水體的清澈重生,淮北的土壤治理正展現出多元化的治理路徑。在持續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的同時,加快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實施烈山、花山等41座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816公頃。全市建成綠色礦山12家,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7%,城市“顏值”不斷提升。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96.2%,畜禽糞污利用率達91.7%。
抬頭是“天空藍”,俯首是“河湖清”,放眼是“生態綠”,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在相城大地徐徐展開。站在新起點,淮北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砥礪前行,讓綠色成為城市發展最動人的底色。
記者 俞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