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版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從8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腕管綜合征,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鼠標手”,首次作為職業病正式被納入國家的法定目錄中。
什么是腕管綜合征?有哪些典型的癥狀?淮北礦工總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宗文告訴記者,手腕部位有個像隧道一樣的狹窄通道,稱為腕管,當負責手部感覺和運動的重要神經(正中神經)在這里被擠壓時,就可能出現手部不適、疼痛等一系列癥狀。常見癥狀包括手腕部疼痛、手指發麻無力,特別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這三個區域最容易受影響。
“該疾病常出現在需要反復活動手腕的人群中,其發病率與職業密切相關。”陳宗文介紹,除了經常使用電腦、手機的辦公一族及有勞損病史者容易患上腕管綜合征,其他一些職業也是“鼠標手”的高發人群,比如流水線作業工人、廚師等。此外,女性腕管天生較窄,激素變化(如孕期、更年期)可能加重水腫風險,因此中年女性患“鼠標手”的概率更大。
“鼠標手”如何緩解與治療呢?陳宗文表示,應該分階段科學應對。腕管綜合征患者早期癥狀如果不嚴重,應注意休息,改變生活習慣,減少腕關節活動,配合康復鍛煉,多數早期癥狀可得到緩解。癥狀頻繁出現時,可以服用消炎止痛或營養神經的藥物,也可佩戴護腕、支具,讓受壓的神經和肌腱得以休息,小針刀、針灸、理療等中醫療法也能起到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如果到了后期出現肌肉萎縮或保守治療無效時,就必須施行相關手術了。其中,內鏡下腕管松解減壓術近年受到廣泛應用,其相較傳統手術創傷更小、恢復期縮短。
如今,“鼠標手”被納入職業病,提醒我們不能再忽視長期用腕過度帶來的健康風險。因此早預防、早干預至關重要。陳宗文建議,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與習慣,適時放松手部肌肉,定期進行手部運動和伸展。例如在使用電腦、手機時,保持正確的姿勢,盡量避免腕部過度彎曲;減少手腕部過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復作業的頻率;工作時定時休息,適當活動手腕及手指,減輕疲勞,并且做一些簡單的手部拉伸練習,如腕部屈伸和旋轉;注意手腕部位保暖,避免腕關節受涼。
記者 詹巖 通訊員 楊家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