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都是經濟社會全局中的關鍵環節。我市立足“三農”大局,以實施鄉村振興“八大工程”為抓手,有限聚焦、持續發力,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農業農村發展向新向好、穩中提質,全力以赴用實勁、實干、實功答好“十四五”收官考卷。
堅持糧安為首夯根基。聚焦糧食安全“頭等大事”,全力落實提單產、穩面積、減損耗關鍵舉措,有效應對3月以來極端干旱天氣,夏糧再獲穩產豐收,總產104.36萬噸,平均單產501.6公斤/畝,分別高出全國、全省102.4公斤、94.86公斤,連續8年全省第一。出臺《淮北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導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47萬畝次,化肥施用量持續7年負增長,主要農作物施用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3%。實施現代設施農業更新改造行動,統籌抓好生豬、水產品、食用菌、蔬菜生產。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省級第一次例行監測農產品合格率達100%。
堅持科技為先賦能勢。下好科技強農“先手棋”,深入推進種業強市工程,已建成54萬畝小麥標準化“良繁帶”,累計培育農作物制種企業26家,柳豐、永民、雙收、三豐4家種企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淮北市西甜瓜首席專家工作室成功掛牌,先后打造蔬菜、果樹示范園12個。與省農科院聯合申報“石榴種質資源評價及優質大粒軟籽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持續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2.3%,居全省前列。深入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不斷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281名基層農技人員下沉一線開展包村聯戶,占基層在編在崗農技人員總數的90%以上,累計服務行政村238個、科技示范戶1412戶。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新建數字農業應用場景4個,新增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庫容5300立方米,12家經營主體獲評省級數字農業工廠。
堅持產業為重增動能。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制定《淮北市綠色食品產業創新項目實施方案》,建立市級推進包保機制,打造品質糧食、優質蛋白、功能食品三大產業集群。出臺《淮北燙面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搭建“1+1+11”政策體系。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綠色食品招商引資項目59個,投資金額53.011億元。投資2.8億元的悅享客食品科技項目、投資3.25億元的中安信肉牛屠宰項目建成投產,投資5.13億元的烈山區食用菌種植項目、投資1.1億元的年產400噸南坪醬鹵肉制品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投資5億元的天然果蔬深加工項目、投資3.2億元的蝸牛全產業鏈項目簽約落地。全市累計建設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7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上半年,全市規上綠色食品產值累計增速2.2%,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達10.1%。
堅持和美為底提質效。夯實和美鄉村建設“本底”,謀劃打造東部山區“龍脊天路”、中部隋唐大運河、西部南部“小推車紅色文化”等3條和美鄉村精品示范帶,實施“龍脊天路·十二悅坊”康養民宿類項目。成功獲批2025年度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12個、省級中心村23個,申報成功率分列全省第2位和第1位。烈山區成功入選全省首批和美鄉村示范縣創建名單,皖北僅2個縣(區)入選。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3442戶,完成年度任務的69.9%。濉溪縣成功申報2025年度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縣,獲批中央財政資金1189萬元。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超市積分制,選定2個鎮、8個村繼續開展鄉村治理“數字化+積分制”試點。
此外,156座光伏扶貧電站實現發電收益136.59萬元,獎勵補助農戶636戶。積極動員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淮北市禾佳景區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跨村聯營農文旅項目等5家企業(項目)入選2024年度安徽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優秀案例。探索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承包地經營權流轉指導價格發布機制,完成2025年度指導價格公開發布。
截至目前,淮北農業農村工作“多個新突破”最為耀眼:濉溪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成功立項,實現淮北“國字號”農業產業園“零”的突破。南坪鎮任集村入選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試點。濉溪縣“減抗”行動入選2024年度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整縣推進典型案例。全省生豬屠宰質量管理規范實施工作推進培訓班在淮舉辦。中央部委先后兩次來淮調研“銜接并軌”工作,全省“兩項政策”銜接并軌改革試點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在全省率先就村級勞務用工進行規范,相關做法被《安徽農業農村信息》宣傳推介。
記者 王陳陳 通訊員 李楠

